20世纪的中国历史,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回顾这一世纪中国哲学走过的曲折历程,评说其功过,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赵剑英等中青年学者合著的《哲学的力量——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一书,为这项任务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在近代中国,哲学与社会是同呼吸、共命运的。尽管由于生存问题的紧迫往往使人忘记哲学的存在,但中国哲学总是关注着社会、关注着人。“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发展的历史又一次无可辩驳地证明,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是时代前进的号角。”这就是哲学的力量的表现。
该书首先从对鸦片战争以来中西文化冲突的历史进程与内在逻辑的分析入手,说明中国人民在西方列强逼迫下争取民族振兴的探索。最初从发展实业、富国强兵开始,以后进展到变法维新、改革政体,后发展到借中西思想文化的比较来唤起国民意识的觉醒。在这种历史背景下,20世纪初西方哲学传入中国,清楚地暴露了中西思想文化之间的巨大落差,构成了对传统文化的巨大冲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成了当时中国唯一的出路。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破了人们以效法西方文明来实现中国自由富强的梦想,而中国又不可能倒退到辛亥革命以前的封建社会中去。就在这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使中国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国发展道路的另一种选择。“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入,建立了中国未来选择的一个新的参照,改变了中国步入现代历史后社会思想文化的格局”。可见,中国哲学在20世纪的状况,包括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地位,完全是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和逻辑的结果。
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30年间,中国哲学同中国社会一道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路程。该书对这一段历史的描述使读者能够对20世纪前半叶中国哲学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有一个明确的观念。特别是对1949年至1977年这28年的历史,该书用“发展与劫难”来概括共和国历史的风云变幻和哲学发展的曲折兴衰是很贴切的。作者指出:“这期间,我国哲学研究事业最重要的成果是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国家意识形态体系中的指导地位。但同时,‘五四’以来的文化研究的传统、方法和自由争鸣探讨的风气则没有得到逻辑地继承和发扬。”回顾这段历史不无苦涩之感,然而历史的教训是应当牢记的。
这本书的主体部分,是对1978年以来20年间中国哲学的空前繁荣的全面总结。该书认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拉开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序幕。这种深刻的社会变革的核心是人的观念变革,而这种观念的变化是同当代中国哲学思想的迅速推进分不开的。从以真理问题为中心的认识论研究开始,到对社会转型背景下人的问题的研究,再到对理性与非理性、主体性与价值论、文化问题与实践哲学等等一波接一波的讨论,展示了中国哲学发展中最为绚丽多彩画面。最后,还有一章集中探讨21世纪中国哲学的走向,对未来世纪中国哲学的主流形态作了前瞻性的描述。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使我们看到了哲学的作用,也感受到了哲学作为思想赋予人的内在力量。